close

我想把這段經驗打下來思考並檢視自己,單純只想讓自己演講更進步。內容會分為:

1.演講內容:準備、傳達

2.12月份再分享,檢測自己演講內容的成效。

先感謝邀約我回母校演講的指導教授。

汪老師請我協助另一位陳老師的課,當時接受到的任務是教GA實務與應用的內容 ,授課期間是三週。

 

 

在準備報告的過程:

#換位思考

準備教學的PPT時,會這門技術與會教是兩回事,所以一開始擔心自己講不到四個小時,到後來換位思考學生的立場,就不小心解壓縮課程內容,增加許多頁面。

原訂每準備一頁的東西,就問自己想表達什麼,以及對學生來說有什麼好處,他們後續會面臨的問題會是什麼。以前在公司內部分享時,只思考怎麼樣教同事,但脈絡不必說到太詳細,舉如廣告投放、SEO等,大家都是有基本的知識,了解這些專有名詞,我可以不用解釋太多。

回想自己還未出社會工作時,這些名詞都未接觸過,所以就從介紹職業這個切入點著手。撰寫每個職業所接觸到的GA報表。

#傳遞清晰

其實過往接觸許多形形色色老師的課與聽過許多演講。

我期望想達到的演講風格,會是講解清楚並以有趣的故事包裝,我思考如果要把教學報告賦予故事意義,就會是

1.你是什麼職業

2.發生什麼情況:分析

3.你會怎麼解讀:指標、成效

以這三個面向切入。

#教學期許

在最後一次的課堂是希望讓學生漸漸從原本的大量輸入變成大量輸出。可能也是受到#output最高學以致用 這本書影響,檢視學習是否真的有輸入進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檢視是否有效輸出。

在檢視學生的同時,也同樣檢視自己是否有傳遞清楚,在最後一堂的學生報告就會是檢視自己的教學成效。

------

#課堂演講

*陳老師的反饋

演講中途下課的這段時間,陳老師跑來跟我說,我應該分享GA的考試技巧,我現在分享的東西對學生來說太困難。

其實有幾塊需要反思:

1.彼此溝通授課內容的共識

2.教育體系:考試至上主義

#遇到問題

因為下去走到同學旁邊幫她處理電腦時,她反問我:「老師你講的這些跟考證照有關係嗎?」我當下回覆:「考試裡面會有情境題,了解業界面對廣告、行銷GA數據等都會跟考證照有關」其實我後來覺得自己應該跟她說明,上班之後一定會接觸的專業技能,而不該往「考試」這個解釋來跟同學說明。

反思:

上面再次提到的「考試」:教育體制下,的確快速衡量學生的能力就是考試,從小考到大,在考前老師也會說:「這個必考喔!」讓學生能專心聽,或者特別學習這塊。我這兩週上課回來,一直思考這個問題,考試真的可以衡量學生的能力嗎?沒有考試學生是不是就沒有想學習?

Action:

1.與老師互動:後續面對這些溝通上的問題會更積極,清楚跟詳細就怕有任何誤會。

2.包裝內容:還需要日常上收集多一點故事,這樣講解時說不定更有趣,也更貼近人心。

3.工具設備:投影機解析度太差的問題,工具說明使用上,看自己能不能爭取電腦教室。

4.考試制度:我思考很久沒有具體解決方案,我能做的是自身發表想法認同,不以考試來評估能力,檢視有效輸出的方式,一定會有很多種。

5.教學互動:越多互動,培養學生正向成就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g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